2014年4月30日下午,化学化工学院吴晓红教授受邀为教育学院师生作了题为《有效的教学设计》的精彩报告。
吴晓红教授认为,青年教师如果想在教学上获得成功,必须通过“师德关、教材关、课程关、学生关、方法关、特色关、研究关”等七大关,而当前很多教师欠缺对“学生关”的准备,在开始教学设计时,他们不清楚教师和学生的出发点在哪里,可以达到什么地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成为了很多教学设计的误区。
吴教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一再强调教学设计的实用性。她向在座师生展示了自己所带学生的教学设计,这些凝聚着师生智慧成果的案例,助推着学生获得了多次教学设计比赛奖项,也彰显了吴晓红教授求真务实的教育教学理念。吴教授坦诚地介绍了她所带领的由助教、研究生、本科生组成的“学习共同体”,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团队中,师生共同学习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技术,对每一个教学设计精心分析、评讲、雕琢、完善,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的理念。
吴晓红教授在报告中还谈到了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她强调教师的态度决定了学生的成长,这种态度包含了对探索的鼓励、对承诺的信守,因此当学生做实验出现困难时,她会进行方法性的指导而不会代劳;当自己患病时,她依然会精神抖擞地出现在课堂。报告结束之际,吴教授表达了自己愿意守望、等待学生成长的心愿,她乐于做教师教育这块麦田里的“守望者”,为培养未来优秀的教师而撒播汗水。
教育学院曾祥岚副院长高度评价了吴教授的报告,认为吴教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师爱于她整个教学生涯,正是源于教师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和不断完善,才铸就学生的成长和。(教育学院教科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