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评估巡礼—数学统计学院】固本强基谋发展 求真务实担使命

发布时间: 2024-08-21 作者:来源: 访问次数:



宁夏大学数学统计学院前身可追溯至1958年成立的宁夏师范学院数理系,1959年更名为数学系,1994年更名为数学与电算工程系,自1997年开始,经过三轮合并,2002年组建数学计算机学院,最终于2016年校内调整成立数学统计学院。学院现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金融数学、卓越教师培养班、基础拔尖人才培养班)、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统计学3个本科专业,拥有数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数学、力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和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学位点。

图1 专业发展

图2 学科学位点建设

学院现有学生1110名,其中全日制本科生872名,研究生238名,已建立多模式的教育教学体系。历经六十余载,学院已累计为社会输送了一万多名毕业生,他们在各行各业展现出了出色的能力和素质,广受社会赞誉。近年来,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丰富和优化教学资源、健全拔尖人才培养体系、提升教学质量”为本科教育教学的四个主要环节,逐步探索数学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优化师资队伍,提升教学质量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确保高质量教学成效的基础条件。学院把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第一标准,围绕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需求,坚持引育并举,不断深化机制体制改革,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为学科教学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学院通过“外引内培”建设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87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3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3人;博士生导师27人、硕士生导师60人,其中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特聘教授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普通高校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一、二层次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三层次1人、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人员1人,2人获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入选自治区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海外引才百人计划”1人、“312人才计划”1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青年拔尖人才3人、青年托举人才5人,宁夏大学“教书育人楷模”3人、“立德树人岗位标兵”2人。

图3-8 教师获全国工作先进者、宝钢教师奖等荣誉称号(部分)

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加强师德教育宣传,完善师德考核与评价机制,多层次、多样化地进行师德师风教育,规范职业行为,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并鼓励师生积极参与行业、企业的生产与实践,将科研活动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不断提升“教产学研用”能力。同时,学院积极落实《宁夏大学新入职教职工培训实施办法》,通过老中青结合,发挥“传帮带”作用,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学院以国家和地方关键领域的重大需求为导向、以瓶颈问题为侧重、以服务地方为核心,聚焦宁夏产业发展,围绕动力系统建模与控制、复分析及其在力学中的应用、偏微分方程及科学工程计算、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方法等领域,凝练关键基础科学问题,开展数学基础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5年,立项国家级、省级各类科研项目96项,专利10余项;发表高质量科研论文5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20余部,获得各级各类科研奖励36项。

图9 李星教授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图10 李星教授等人获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图11 韩惠丽教授等人获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图12-13 教师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部分)

图14 刘智永获教学设计竞赛二等奖


二、强化资源建设,助力人才培养

学院坚持以本为本、教学优先,围绕本科教育教学中心工作,统筹各类教学资源,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推动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确保教学资源对人才培养的保障。

近年来,学院在课程建设、教学设备、日常教学等方面加大经费投入,建有三笔字实训室、录播室、应用统计专业实验室等8个专业实验室,占地面积528m2,确保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学院现有“宁夏数学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宁夏力学交叉和科学计算重点实验室”和“宁夏新型材料与工程中的关键基础理论人才小高地”,以及校外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基地共30个,为学院师生的教学科研提供保障。同时,学院以课程为基础,以科研项目为依托,以研究平台、实践教学基地为载体,引导专业技术成果转为教学资源,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为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9项、“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项目30项,立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在线开放课程等32项。


图19-27 已出版的部分教材和专著

图28-29 精品在线课程(部分)


三、健全培养体系,造就拔尖人才

学院通过实施师范专业认证、专业方向招生以及数学通识类课程的全面推行,构建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培养体系,夯实学生的基础理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养。学院设置专业导论课程,使学生了解专业发展趋势,明确学习方向。特别是依托学校“六卓越一拔尖”项目,自2020级开展基础课程卓越人才拔尖班培养计划,实施小班授课、滚动制、导师制、双班主任制等措施,实现个性化培养目标。

图30 以产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图31 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改进机制

学院结合专业特色,精心规划实习实践体系,与自治区27所中小学、科研院所以及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宁夏回族自治区分公司等15个企业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实践训练基地。学院高度重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的实习,通过制定规范化、科学化的实习管理制度,确保实习成效。此外,学院特别制定了《宁夏大学数学统计学院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与考核办法》,通过举办“明德杯”师范生技能大赛,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切磋技艺的平台,强化学生的教学基本技能和教学水平;开展“怀德为师”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教育情怀和职业素养。

图32 高等数学创新教学研讨会

图33 “明德杯”师范生技能大赛

图34 学生三笔字训练

图35 其他专业比赛、实验实训照片(如市调大赛现场)

学院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建立学生过程管理和跟踪评估体系,推进思想品德教育与“三全育人”相融合。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文件精神,鼓励教师将思想政治建设融入课堂教学、学生指导工作中,并多次邀请专家、学者开展思政教育进课堂的培训。近3年,有8名教师获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项目。校领导多次深入课堂,参加主题班会,与学生一起观看《习近平和大学生在一起》,并为学生作系列讲座。

图36 学生党团活动

图37 校党委书记李星教授为本科生授课

学院高度重视网络思政工作,成立了数学统计学院易班工作站。2019-2022年连续荣获宁夏大学网络思政工作先进集体、网络思政先进易班工作站、网络思政工作先进班集体等荣誉称号,多名学生凭借其卓越表现,荣获全国优秀易班工作站站长、宁夏大学网络思政工作优秀学生骨干等荣誉称号。

四、提升培养质量,培育创新成果

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崇尚学术、学以致用”,院领导、班主任齐抓共管,紧密配合,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

学院实施晚自习制度、班主任和导师制,充分利用数学小助手、转专业学生帮扶等方式,从不同层面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建立教学服务保障群、课程辅导答疑微信群、考研学生服务群等线上平台,为学生提供便捷、高效的学习交流渠道。此外,学院注重发挥榜样示范作用,通过树立优秀学生典型,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竞争意识,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近3年,我院获评国家奖学金6人、励志奖学金96人、综合奖学金614人(其中一等103人、二等207人、三等304人)。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学习和研究,持续开展学术讲座、专题报告拓宽学生视野,近3年,本科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高质量论文10篇,保送43名优秀学生到国内高水平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图38-41 学生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部分)

学院秉持创新与卓越的教育理念,构建了由院领导负责、竞赛项目责任人组织、教师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的“四位一体”全方位学科竞赛管理服务团队,全面推进数学建模、数学竞赛、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师范生技能大赛等专业性强、影响力广的学科竞赛项目。借助学科竞赛,学院建立了长效的发展机制,有效促进第一课堂理论知识学习与第二课堂实践能力提升的深度融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与创新实践能力。近3年,学院本科生在学科竞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获得省级以上各类数学建模竞赛、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等奖项150余项,省部级以上数学竞赛奖项46项,“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省部级银奖1项和铜奖1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4项、自治区级18项、校级79项。

图42-55 学生获奖证书(部分)

面向未来,学院将进一步弘扬“不怕困难,不畏风寒;根深叶茂,本固枝荣”的“沙枣树精神”,发扬“基础扎实、严谨治学、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优化、培养体系完善、教学质量提升”四大核心教育环节,把我院建设成特色鲜明、在西部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研究型学院,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