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评估巡-礼体育学院】践行体育育人初心 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体育人才

发布时间: 2024-10-28 作者:来源: 访问次数:

宁夏大学体育学院前身为成立于1976年的体育系,并先后与宁夏工学院、银川师专(含宁夏教育学院)体育教研室(1997年12月)、宁夏农学院体育教研室(2002年2月)合并,2006年9月更名为宁夏大学体育学院。学院现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三个本科专业和大学体育教学部,其中体育教育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科教学(体育)两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60人,其中专任教师58人。教授12人,副教授18人,博士学位教师9人,运动健将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2人。教师荣获教育部优秀改革成果1项,区级以上教学比赛奖励8项,宁夏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自治区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1人,全区大学生教学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3人。

学院有体育与健康促进国家级体育科普基地、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国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基地、中国民族民间体育开发研究会人才培养基地、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体育教育)宁夏分联盟主席单位、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武术)宁夏分联盟主席单位、宁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体育场地总面积达149804平方米,其中,400米标准田径场(内含足球场)4个、综合性体育馆2座、室内健身馆1座、31个室外篮球场、11个室外排球场、4片室外网球场等。

近五年,学院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4项,纵向经费80余万元,横向经费100余万元。荣获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自治区本科教学工程项目7项。

五年来,学生就业率位列学校前列,多次排名学校第一,本科生升学率保持在15%左右,学生获区级以上学科竞赛一等奖7项。学生运动竞赛成绩突出。在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上,获第一名2项、第四名3项、第五名1项、第六名1项和第七名1项。

一 、构建“讲台、平台、舞台”有机融通的体育育人体系 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学院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列入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纳入政治理论教育专题学习计划,构建了“讲台、平台、舞台”有机融通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育教育体系。

二、站好讲台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强阵地

1.弘扬教育家精神,建强“主力军”。通过“民族团结进步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活动,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引导广大师生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育人能力。学院制定了《体育学院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教师每年签订《师德师风建设承诺书》,引导教师自觉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学院获得校级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模范单位。教师荣获自治区级课程思政教师团队1个,自治区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校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校级立德树人楷模1人,立德树人岗位标兵1人;校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模范个人1人。

2.以课程思政建设为抓手,夯实“主阵地”。学院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教育教学实施和管理的重要内容,引导教师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目前,学院建成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8门,涵盖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发挥了良好的引领与示范作用。4名教师参加2024首届全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比赛,荣获三等奖4项。

三、建好平台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学院发挥国家级、自治区级基地实践育人功能,开展体育科普、健康指导、体育培训以及文化研究,把各族师生培养成中华优秀体育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

1.依托体育与健康促进国家级体育科普基地,面向乡村、社区、幼儿园以及中小学校开展体育科普活动。学院积极开展农民生产技能运动会和体育科普宣讲活动,把传播中华体育精神、凝聚人心作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科普团队成员在科技活动周、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周赴社区、幼儿园以及中小学校开展体育科普服务活动,效果优良。2023年,孙宇轩荣获第二届全国体育科普讲解大赛个人三等奖;宁夏大学体育与健康促进科普团队荣获“典赞·2023科普宁夏”年度科普团队。

2.依托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先后举办11期培训班,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近千人次。培训学员现已成为宁夏群众体育健身指导的中坚力量。

3.依托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基地以及宁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先后出版了《十四种竞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竞赛项目系列丛书》《木球》《方棋·踏脚》《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宁夏卷》等教材、著作,教师获得3项有关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四、用好舞台不断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1.发挥文化环境浸润育人作用,打造校园特色体育文化。学院以全民健身校园体育文化节为载体,每年举办篮球、排球、足球、田径、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广播操、趣味运动会以及“爱我中华民族风”民族体育运动项目体验营活动,积极营造弘扬民族团结进步正能量的氛围和环境。

2.用好体育赛事舞台,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学院多次承办民体杯全国木球比赛,邀请兄弟省市木球队开展体育竞赛交流活动,充分展现我校学子团结合作、顽强拼搏、超越自我的优秀品质;学院大力支持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队建设,积极参加全国和自治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实现竞赛成绩与精神文明双丰收。2019年,木球队在全国第十一届民族运动会中获得第一名,这是宁夏时隔16年再次荣获冠军,花炮和珍珠球队分别荣获二等奖、三等奖。2023年,在全国首届学生青年运动会中,我校学子田凤霞、周晓亮分别获得女子3000米障碍赛、男子三级跳远冠军。各族运动员在赛场上切磋技艺、在交流中建立友谊,丰富和拓展“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着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坚持社会需求导向,优化教育教学改革,开展“三分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1.为实现社会对体育人才应然需求与人才培养实然状况的无缝对接,针对学生的生源结构、文化基础、运动技能以及兴趣发展等实际情况,学院开展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体育专业“三分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首先,基于学生英语基础,实施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对有一定英语基础学生实施A、B班级“滚动制”教学,对没有英语基础,无法跟上所在班级的英语教学进度的学生,开设了小语种“零”起点课程。其次,根据学生运动基础与兴趣,实施实践课程分众教学:体育教育专业在开设6个运动项目(田径、体操、武术、篮球、排球、足球)基础上,学生根据兴趣,再选择一个项目继续深化学习;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在学生深度掌握专项技能基础上,根据本人职业发展需要,再选择专项继续深化或选择数个运动项目学习。最后,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进行学生发展分流培养:学院分别设置“学历提升”“教师教育”和“自主择业”三个方向选修课程,并结合“第二课堂”深化分流培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2.该模式有效解决学生不同英语基础教学问题,克服了学生“吃不消”或“吃不饱”的弊端,促进每一位学生成长与发展;有效统筹了不同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帮助学生建立稳定有效的职业发展规划;满足了不同运动基础、不同项目兴趣学生的运动技能发展需求,促进了学生运动技能的深化、发展与提高。

3.《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体育专业“三分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先后获得自治区和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并在全国性、地区性相关会议以及校际学术活动进行了经验交流,反响效果好。指导银川科技学院成功申报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积极帮助宁夏大学新华学院、宁夏体育职业学院建设工作。

4.《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体育专业“三分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2021年以来,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不断提升,多次排名学校第一。学院3次荣获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1人荣获全区最美就业工作者;6名学生参加全区高校大学生教学技能大赛,全部获得一等奖;学院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8项(国家级3项,自治区级7项,校级38项),学生参与人数比例达到55%以上。

5.《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体育专业“三分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有效助推了专业建设与发展,效果显著。体育教育专业成功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篮球运动》获批教育部第二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获得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区级一流基层教学组织1个,区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一流本科课程5门,区级教改项目8项;教师荣获省部级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6项,校级教学创新(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1等奖2项。

  六、立足大体育格局,深化体教融合,助力宁夏基础教育和竞技体育事业发展

1.立足大体育格局,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联通、立体融通”的大中小学体育一体化育人机制,引领宁夏学校体育发展。针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课外实践机会少,缺少中小学体育指导教师等短板,纵向贯通,构建观摩—见习—研习—实习递进式实践育人体系,提高育人效果;根据不同学段和学校实际,立足学生运动兴趣和能力,横向联通,构建不同学段体育育人评价体系,使教会、勤练、常赛落到实处;借助信息时代网络资源平台以及学校体育竞赛活动,立体融通,打造智慧课堂与体育竞赛体系,引导学生去参与、去体验、去领悟,实现“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育人目标。目前,学院担任宁夏基础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宁夏体育教学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长1人,宁夏体育教学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1人,多人担任宁夏“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

2.深化体教融合,培养高质量竞技体育人才。学院积极与自治区体育运动训练管理中心合作,为优秀运动员上学提供帮助,有效解决学训矛盾问题,为自治区竞技体育发展和优秀教练员队伍建设提供后备人才。2021年以来,培养了世界冠军何杰,全国冠军田凤霞、周晓亮等。另外,学院还培养了马苏平、殷玉彤、王宁等优秀运动员。他们在杭州亚运会、全国运动会、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中屡创佳绩,为国家、自治区和学校争得了荣誉,彰显了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效果。学院也被评为全区群众体育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