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科技学院前身动物科学系是1958年宁夏农学院成立之初最早设立的几个系之一,2023年从宁夏大学农学院分离独立建院,已有65年办学历史。学院设有动物科学(含卓越农林人才计划)和动物医学2个本科专业。建有畜牧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畜牧学、兽医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农业(畜牧)和兽医硕士两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372人、研究生259人,已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培养多规格、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办学65年来,学院已为国家输送各类毕业生5000余人,校友遍布海内外。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科教融汇与产教融合,践行协同育人,协同创新,积极对接自治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一、建设一流师资队伍 推动优秀教师培养优秀学生
学院现有教师4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达到90%,海外留学经历人员达到22%。教师队伍中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1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人,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银川试验站站长1人,农业农村部神农英才1人,入选自治区各类人才称号15人。
学院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2人。拥有教育部本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宁夏大学“立德树人楷模”1人、“立德树人岗位标兵”1人。
学院重视一流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建有“宁夏优势特色牛产业科技创新团队”、“宁夏家禽疫病防控与健康养殖创新团队”和“宁夏反刍动物营养科技创新团队”3个区级科技创新团队, “畜牧学教科研与社会服务综合发展”宁夏大学黄大年教师团队1个。
二、扎实推进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与实践
学院积极以建设一流本科专业为目标,积极推进本科教育改革和专业建设,推进教学改革,着力加强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面向国家战略和我区畜牧产业发展需要,扎实推进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与实践。
(一)持续推进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与培养模式构建
动物科学专业为自治区优势特色专业,动物医学专业所属兽医学科为自治区优势特色学科。两个专业2014年获批为首批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试点专业。动物科学专业于2021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于2022年入选学校“六卓越一拔尖”培养计划,于2023年纳入自治区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班建设。学院立足于地方特色与区域经济发展,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为抓手,以强化基础理论和实践教学为手段,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突出卓越,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拥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担当、能够胜任畜牧业科研创新、产业发展等工作的卓越畜牧人才。构建了以“通识培养+专业培养+个性化多元化培养”为平台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以通识教育课、新生研讨课为主的“通识教育”平台;形成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补充个性化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实施卓越导师制,推进卓越农林人才“培育-试点-提高”的培养模式。同时,动物医学专业主动对接国家本科专业质量标准,已获得教育部批准,实施五年制学制培养体系。
教学改革方面,获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改革试点项目资助,获批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1项,自治区本科人才质量提升项目7项。
(二)强化高质量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高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及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学院始终把教材建设作为本科教学的重要方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教材建设保障机制,加强教材建设规划,完善教材选用和管理。近五年,学院教师参编国家规划教材7部,自编教材9部。
(三)加强课程建设 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推动数字赋能提升教学质量
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近五年,利用云平台建设自治区级仿真实验课程1门,自治区级在线精品课程2门,宁夏大学校级“互联网+”在线资源课程6门,宁夏大学校级思政课程1门。学院为专业教师营造良好氛围,提供充足资源,深化基层教学组织和教学团队建设,鼓励教师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创新与教研学术交流,对潜心专业教学的教师从培训、教学改革经费支持等方面进行倾斜,基于OBE和PBL教学理念,推动优质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以及双语课程的示范引领。借助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进一步改革教学方法,加大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的应用。支持教学团队建设,广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三、深化科教融汇与产教融合协同推进创新人才培养
(一)利用学院科研优势 强化科教融汇促进人才培养提质升级
学院建有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平台1个(宁夏反刍动物分子细胞育种重点实验室),现有国家级科技小院9个,自治区现代牛业工程中心1个,自治区级教学科研实践基地1个,宁夏大学现代奶业产业学院1个,学院科研平台优势明显。近五年,学院教师新增国家级项目47项,包含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资助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参与2项、青年与地区基金20项,自治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项目、自治区优青项目以及自治区重点研发项目等20余项。获授权专利44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发明创新奖、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自治区科技进步奖等共17项,学院教师高级别项目和高级别成果突出,项目经费不断突破,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奠定了良好基础。
学院利用科研优势,强化科教融汇在本科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实施科研导师制,鼓励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科研工作或作为研究生助手参与教师科研工作,构建“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的培养模式,有力促进了教师-平台-项目-学生有机融合,充分发挥了科教融合在创新拔尖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促进人才培养提质升级。
(二)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构建协同育人新机制
依托宁夏大学现代奶业产业学院,建立产学研高度融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双师”互聘计划、科技特派员等形式,选派优秀教师到企业基层挂职锻炼,加强青年教师对畜牧产业现状的深入了解,不断提升教师实践育人能力。
聘请行业龙头企业、科技型企业的技术骨干和长期坚持生产一线的产业技术人员作为产业教授为学生上课、开展学术报告和担任校外兼职导师,形成一支政治素养高和专业技能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发挥企业导师在培养方案与健全课程体系过程中的作用,协同育人,创新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产教深度融合,共同促进高水平专业人才建设。
(三)深化创新创业教育
依托学校创新创业学院,充分利用创新创业教育资源,课程培养体系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模块课程,卓越拔尖班培养方向,设置“生物技术“微专业必修环节,强化组学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生物大数据分析、干细胞技术、免疫技术等现代前沿知识与技术在畜牧兽医学科中的应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有层次、有重点地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教育活动。
在本科生推免条件制定过程中加入创新能力考核,设定相应比例,激发学生和老师参与积极性。近五年,学院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项、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项,校级和院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达到高年级全覆盖。
(四)用好“学科竞赛”育人点推动以赛促学 以赛促研以赛促新
支持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大赛、学科竞赛、挑战杯以及互联网“+”等竞赛,强调通过多种形式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统筹规划,积极推动学科赛事体系建设,为各类赛事发展匹配资源、创造条件,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赛事建设。近五年,学院获全国学科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宁夏赛区成长赛道金奖1项。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挑战赛区级一等奖1项;“挑战杯”全区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区级一等奖3项。
四、人才培养成效
近三年,每年毕业生升学率均在50%以上。2023年,动物科学专业学生研究生入学率达到72%,居全校第一,在中国农业大学以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985等高水平农业院校深造的人数逐年提高。近三年,学院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9篇,其中5篇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9篇发表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通过持续推进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与培养模式构建,学院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65年来,学院紧密对接自治区产业发展和区域发展战略,为社会各界培养了5000多名毕业生,分布在政府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原副主席姚爱兴教授、自治区农牧厅原副厅长罗晓瑜研究员等优秀代表,专家学者代表有全国教学名师,原宁夏大学党委副书记王玉炯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夏国良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韩博教授,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宁夏职业技术学院许斌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鲍恩东教授,中国农科院杜立新研究员与卜登攀研究员等优秀代表。企业单位有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宁夏农垦茂盛草业公司总经理李艳艳研究员,宁夏农垦集团副总经理宁晓波研究员,澳亚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杨库等优秀企业家代表。这些杰出校友的成就不仅体现了学院在人才培养上的卓越成效,也展现了毕业生们在各自领域的专业能力和领导力。他们的成功案例为后来的学子们树立了榜样,激励着他们不断学习、创新和进取,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部区合建为契机,以“双一流”建设为目标,动物科技学院持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布局谋篇,坚持建设一流师资队伍,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科教融汇与产教融合,践行协同育人,积极对接自治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以实际行动和业绩为宁夏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贡献动物科技学院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