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评估巡礼—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心流激扬 博物怀远

发布时间: 2024-09-03 作者:来源: 访问次数:


一、高质量培养电子电气信息类卓越人才

宁夏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前身是1976年成立的宁夏大学电子工程系,197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筹建宁夏工学院,宁夏大学电子工程系划归宁夏工学院,1988年宁夏工学院电气工程系成立并开始首届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招生。1997年,宁夏大学与原宁夏工学院、银川师专(含宁夏教育学院)合并组建物理与电气信息工程系,2002年成立物理电气信息学院,2016年更名为物理与电子电气工程学院,2023年3月校内调整成立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和积淀,学院先后建立了“宁夏沙漠信息智能感知重点实验室”,电工电子自治区级实验室教学中心,“泛在网络与智能信息技术应用”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三个专业2015年入选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群,2018年与国网宁夏电力科学研究院联合组建了“宁夏电力能源安全重点实验室”,2022年与宁夏隆基宁光仪表有限公司联合组建了“宁夏分布式能源数字化计量与多能互补高效利用创新联合体”,2022年与宁夏新大众机械有限公司联合组建了“宁夏智能化饲养装备(牛羊)创新联合体”。逐步形成了校企联合培养新工科电子电气信息类人才培养体系和平台。

学院开设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3个本科专业。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13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2021年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获批2021年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也是区域特色鲜明、招生和就业的“王牌”专业。学院持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批判性思维培养、技术融合能力和电子电气信息类核心素养提升等为导向,通过创新引领、信息赋能和实践驱动,全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发展。

二、栉风沐雨砥砺行卓越新工科人才培养特色

(一)思政润心、价值铸魂,课程思政强化立德树人

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党建为引领,积极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探索,将课程思政润物无声地融入课堂教学,从而推动教学和育人质量提升。学院重视文化建设,形成了“心流激扬、博物怀远”的院训精神。2023年,数理信息融合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卓越教学团队(教材建设)获批宁夏大学首批本科教育卓越教学团队,推进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推动研学教育聚焦问题、助力发展。组织党员教师和全院教职工先后赴西夏区志辉源石葡萄酒庄、银川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开展研学教育,增强广大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坚定全院教职工“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立足工作岗位,踔厉奋发、笃定前行,为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大合力,努力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院教师开展教育研究(2023年)

近3年来共获得各类课程思政改革项目、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奖项等20余项(次),其中汤全武教授2021年荣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称号。

汤全武教授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2021年)

自治区级教材建设研究基地(2022年)

2022年,学院以教材研究基地建设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科学规划教材建设,进一步明确职责、健全机制、强化措施、创新方法,加强激励和保障,有效发挥汤全武教授团队课程思政示范工作室的引领带动作用,获批高校专业类课程思政教材研究基地。基地积极搭建全区高水平高校专业类课程思政教材建设研究平台,突出教材质量与特色,充分发挥教材铸魂育人、固本培元的作用,实现课程思政教材建设专业化、专门化、专项化和系统化,不断推动我校教材建设高质量发展。

2022年8月汤全武教授参加教指委会议并做报告

学院教学团队2022年于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课程思政-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设计与实践》课程思政教材应用面广,社会影响深远,“为高等学校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提供了生动样板,教学案例融合了新工科建设、工程认证、专业思政、课程思政。”该教材“展示独特的教学设计和实践过程,为其他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范式。”依托教材建设基地,近5年学院教师累计出版高水平纸质、新形态、数字教材20余部。

学院出版部分教材

(二)理论培根、实践启智,创新引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院本着“二维理念牵引、学创环节协同”的教育理念,从培养适应国家、区域行业需求、具有科学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的电子信息类人才出发,实现了“学与研、学与赛、学与创”相互融合,使电子信息类本科生做到了“学中研、研中做、做中思、思中创”。课程实践教学以创新成果培育为牵引,构建了多层次、多目标、全过程创新能力培养的本科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优化了理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建设了多层次创新实践课程系列。在课程教学中引入创新方法论教学和学术道德教育,提升了学生系统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发现有价值科技创新线索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建立“教学-研创”融合体,充分发挥科研育人功能,注重课程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教学效果达成,即课程素养注重“热爱国家、热爱教育、热爱师生”,教学实践注重“原理美、技术美、行为美、言语美”,课程思政教育注重“讲道、讲功夫、讲创新、讲传承、讲协同”。

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在卓越新工科人才培养理念方面提出并实践了“PROSPECT”本科人才培养教育培养理念。个性化施教,以人为本(Person),关注学生的自然禀赋;科学研究(Research),注重培养本科生的基本科学素养;开放包容(Open),注重培养本科生的国际视野;社会需求(Society),面向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需求;项目参与(Project),在科研项目中锻炼能力;工程实践(Engineering),培养学生解决具体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校企协同(Coordination),聘请企业导师参与人才培养;多目标选择(Target)针对学生的就业去向确定个性化的培养路径。“PROSPECT”本科教育培养理念七位一体,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本身有着“希望”和“前途”的内涵,这也是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意在体现本科教育给学生以“希望”,培养体系关注他们的职业规划和发展“前途”。

基于问题导向的科技创新学习

学院充分发挥两个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优势和作用,改革实践学习模式,摒弃陈旧、固定的实践内容,提出了科技创新指导“自主选题-互动研究-团队合作型POSTIL(Problem-Orient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Learnin,基于问题导向的科技创新学习)实践培养和学习新模式”。包含构建了“理论教学→科研实践→成果培育”三个阶段、“工程伦理和学术道德教育→自主选题→课题论证→团队协作→互动讨论→创新成果凝练”六个环节的学习过程。以创新成果为牵引,通过高水平学术论文、专利和竞赛培育和成果凝练机制指导学生完成创新成果建设,有效提升学生的科研实践、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成果的凝练与建设经验。教研成果“双闭环自适应-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质量监控体系构建与实践”和“信息类应用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分别获2014年、2018年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教学成果获奖(2014、2018年)

(三)工程牵引、教技双修,“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培育

具有“双师”素质和结构的教学团队建设是学院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的重点和核心。学院坚持“引聘名师、培养骨干、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原则,积极拓宽师资队伍的来源渠道,优化教师队伍,实行激励与制约相结合,健全管理机制,采取“引、聘、送、下、带”以及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互兼互聘,双向交流”等措施,致力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每年聘请国内外师德高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学院教师进行师德教育,使学院广大教师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日常的教学、科研活动中始终注意一言一行,以高尚的德行为学生做表率。

学院领导与天津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交流

学院着力推动服务地方能力水平,锚定与六盘山实验室,宁夏高等研究院的战略合作关系,建立实验室与学院的人才共享机制,围绕六盘山实验室的研究方向,重新凝练学科队伍方向,优化本科培养方案,同时加大优秀青年教师的引育力度,先后赴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厦门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进行招聘宣讲,合作交流,与这些高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学院注重一流教学师资梯队建设,汪西原教授、孙学宏教授、汤全武教授获宝钢优秀教师奖,孙学宏教授、车进教授获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汤全武教授荣获宁夏大学2023年“立德树人突出贡献奖”,汪西原教授获评自治区2023年“最美巾帼奋斗者”,青年教师宋佳乾获得2023年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工科组第一名,2024年第四届宁夏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

汤全武、汪西原、宋佳乾教师获奖

学院三名教师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二、春华秋实满庭芳,卓越新工科人才培养成效

学院始终坚持构建立德树人教育新格局,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长期的育人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立足地方、面向全国,优秀学子层出不穷

多年以来,学院培养了近一万名理论知识扎实、创新思维活跃、综合素养一流的毕业生,其中为自治区四大运营商,国网电力输送了60%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涌现出了如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特聘研究员章张,中国铁塔宁夏分公司副总经理高文宁,中国联通宁夏分公司副总经理姚华,宁夏隆基宁光仪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常兴智等为代表的在科研、管理、实业及其他领域有重要影响的优秀校友和知名学者。

学院培养部分优秀校友

(二)实践为经、能力为纬,学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学院科技创新成果显著,2014年,学院获评电子科技协会先进技术实验室。2018年,学院航空科技创新工作室被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将来基金评为“小平科技创新团队”。这是目前我区仅有的两个国家级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依托于这两个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各类学科竞赛600人次,学生参与度超40.1%,学院获得4项优秀组织奖。自2009年成立至今,累计承担国家级、省级等学生创新实验项目400余项,获得各类奖项117项,其中国家级8项,自治区级17项,校级92项,实现从院级、校级、省级到国家级的全覆盖,创新能力教育充分发挥了创新创业项目在学生批判思维训练、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为拔尖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团队开发的项目《Arduino Yun》在众筹网站筹资成功,其自主研究的电路模块已累计售出30余套,在科技成果转化和创业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

学生获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2014年,2018年)

近5年学科竞赛部分获奖证书

代表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结题证书

(三)突出个性、本硕贯通,学生职业发展前景广阔

近五年部分就业求学的学生代表

学院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高,连续多年就业率近90%,学生受到中西部地区以及北上广、京津冀等区域一线城市的青睐,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给予高度评价。学生考研率、保研率达30%左右,均居学校前列。近五年,60名学生进入到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国内名校深造,学生发展前景广阔。近3年有139名学生被国家电网(南方电网)招聘就业。同时,更多的学生就职于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电力、新能源企业、通信运营商等企业,体现了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