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评估巡礼—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遵育人之心 循水利之需 夯土木之基 产学研用融合创新培养土木水利新工科卓越人才

发布时间: 2024-09-04 作者:来源: 访问次数:


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始建于1958年的宁夏农学院农学系农田水利教研室。学院现有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交通与工程管理3个系和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农业水利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工程管理5个本科专业,其中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土木工程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建设,学院形成了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研究生培养体系,设有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工结构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资源利用与化学化工、土水工程与计算科学)6个,水利工程和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含7个二级硕士学位点),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水利工程)1个,院士咨询工作站(土建与水利工程院士咨询站,水工结构与新材料院士咨询站)2个;水利工程为自治区支持建设国内一流建设学科,水利水电工程学科为自治区重点和宁夏大学国家重点学科预备学科,水利工程”为我校“211”工程重点学科,也是自治区“双一流“建设A类学科。

学院师资力量结构合理,学位层次较高,有力地保证了人才培养师资需求。学院现有教职工84人,其中专任教师83人,高级职称53人,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83.13%。现有硕士生导师88人,博士生导师31人。建有旱区现代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宁夏黄河水联网数字治水重点实验室1个,宁夏节水灌溉与水资源调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宁夏土木工程防震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1个,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联合),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联合);有旱区现代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宁夏节水灌溉与水资源调控科技创新团队1个,宁夏回族自治区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团队1个。

学院实验中心有校级基础力学实验中心、结构实验大厅、水利实验大厅及37个二级实验室。实验场地分布在宁夏大学贺兰山校区和文萃校区。中心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现有专职实验教师及技术人员5人,兼职实验老师31人。实验中心主要承担岩土工程、工程力学、结构工程、桥隧工程、水工结构和建筑学等多个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实验课和专业实验课,同时还承担着学院5个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实验课。学院现有2300台件实验仪器设备供本科教学及科学研究使用,目前中心设有65个实验项目,年接纳学生能力达到1100人次左右。中心充分发挥在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研究领域的学科优势,构建起多层次、多平台且开放运行的立体化实验教学体系,满足了从基础到创新能力的多目标、多类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学院立足科学技术发展前沿,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近五年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200余项。近年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和宁夏科技进步杰出贡献奖1项,获得香港何梁何利基金奖1项;获得宁夏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获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区级教学名师各1人,宝钢基金优秀教师奖3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宁夏科技创新团队、区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团队各1个。有自治区级精品课程2门,一流建设课程8门。荣获宁夏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获省部级以上教师讲课比赛奖励11项。发表论文800余篇,SCI、EI、ISTP收录论文204篇,出版专著和教材50余部,申请和授权专利230余项,软件著作权180余项。获全国各类论文奖6项,宁夏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和三等奖14项,宁夏优秀硕士论文奖3项。技术成果转让与服务合同经费8.8亿元,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科教育,核心是培养一流本科人才,关键在于抓好以问题为导向、思想引导与专业相结合的各环节培养教育。以水利工程学科创新人才培养为例,2017年,宁夏大学水利工程学科成功迈入宁夏高等学校国家级一流学科建设行列,2019年,宁夏大学水利水电工程成功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行列。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如何培养出高质量的一流本科人才。

学院本科教育以聚焦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建设过程中突出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成效,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建设,在本科生教育过程中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渠道开展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水利工程一流本科教育中狠抓新工科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和课程建设、专业认证、培养模式改革等主题工作,在本科教育中突出科教融合与产教融合,努力强化教材体系、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学生国际交流与联合培养,多方位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以培养高质量一流本科人才为最终目标。

通过努力进行培养模式的探索,实现了本科教育八个阶段的思想引导、六个阶段的专业结合、四个阶段的培育计划,形成了一个有机的工科本科生培养模式。

在培养出高质量的一流本科人才过程中有效解决了以下各培养环节的突出问题。

第一学期,进行学习目标引导——为何而学?

第二学期,进行学习目的引导——学习什么?

第三学期,结合专业认知,进行专业概念引导——从事什么行业?

第四学期,结合专业爱好,进行兴趣引导——如何培养专业兴趣?

第五学期,结合专业结构,进行专业精准引导——如何正确选择专业方向?

第六学期,结合专业就业模式,进行职业选择引导——考研还是工作?

第七学期,结合专业特点,进行能力提升引导——“我能做什么”?

第八学期,结合专业选择,进行就职引导——选择太多,无法定位自己?

基于“思想链引导”水利工程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思维导图


教研成果“基于‘思想链引导’水利工程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得宁夏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教研成果“基于‘思想链引导’水利工程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得宁夏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在“基于‘思想链引导’的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为了落实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学院以科研兴趣为导向,本科以科技创新为抓手、硕士生以实践发现为指引、博士生以理论创新为目标、教师以教书育人为目的,组建一个大团队,提出了“本-硕-博-师”传帮带培养结构体系。具体做法是:(1)对于本科生,每个年级选择1-2名本科生加入兴趣小组,低年级参与高年级的学科竞赛等创新实验,寻找自己科研兴趣点,为下一步自己主持创新项目打牢基础。高年级在研究生和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和完善自己的想法,做好科研创新,探索新事物。(2)对于硕士研究生,重点做好科研实验,在此过程中指导本科生参与相关的科研工作,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在遵守相关制度和法律规定范围内,鼓励自由发挥,鼓励失败,多做尝试,验证想法,完善思想。(3)对于博士生,需要在指导硕士生和本科生的基础上发现基础科学问题,并提出解决构想,与所有学生一起随时展开讨论并做好记录,定期与导师沟通交流,完善科研思路,不断创新。(4)对于老师,则需要随时关注小组每一个人的思想动态,及时纠正不良言行,并身体力行做好示范带头作用。

带领学生实地调研

带领科研小组参加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荣获一等奖

带领部分科研小组成员野外调研

学院在积极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深入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各学科竞赛的基础上,构建了专业品牌学科竞赛体系,将学科竞赛融入第一和第二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推动专业升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教研成果“构建专业品牌学科竞赛体系,提升学生创新能力”获得首届全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

组织教师积极申报各类教改项目,本科生课程思政2项,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成功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4项、区级6项、校级50项;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顺利结题国家级3项、区级7项、校级项目30项;获国家级奖项6项,区级36项,在国家级比赛中代表宁夏大学获得1项优秀组织奖。

“构建专业品牌学科竞赛体系,提升学生创新能力”荣获首届全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