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下午,本科教学督导员第二次工作会议在德勤楼10楼会议室召开。本科生院、教学运行保障部主要负责人和全体本科教学督导员参加了会议。党委常委、副校长谢海涛主持会议。会上,督导组就近期教学督导工作开展情况作了汇报,指出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同时,督导组提出要进一步强化课堂管理与互动、推进技术赋能教学、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等改进建议。本科生院院长刘小鹏强调,教学督导工作要着力从“督教”向“督学”转变,以“学生是否学有所得、是否真正受”作为检验教学效果的硬标准,并通过强化问题反馈与整改的闭环管理机制,全面引领教风与学风向上向好。党委常委、副校长谢海涛对全体本科教学督导员的辛勤付出予以高度肯定。他强调,教学督导工作是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对学校发展至关重要。他要求,本科生院和各教学单位要高度重视督导组反馈的问题,做到系统梳理、深入研究、及时反馈、扎实整改。他希望,督导员们继续保持客观公正、认真负责的态度,以饱满热情和严谨作风,为全面提升本科教学质量贡献更多力量
10月22日上午,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谢海涛一行9人前往工业和信息化厅交流学习。聚焦宁夏大学中卫校区扩容提质、专业设置优化及产业人才精准培养进行了深入研讨。谢海涛详细介绍了我校发展现状、取得的成绩和中卫校区专业建设规划,希望能够与工业和信息化厅通力合作,以中卫校区扩容提质为抓手,提升我校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实力。本科生院刘小鹏结合学校本科专业优化调整设置的情况,介绍了中卫校区产业布局与人才培育的发展方向。工业信息化厅科技促进与产业人才处、军民融合与装备工业处、数字产业处、新兴产业发展处负责人介绍了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人才队伍、产业需求、政策支持等方面的情况,探讨了中卫产业发展与专业设置的可行性,对我校在中卫校区的规划方向表示了肯定。为破解人才供需矛盾,双方明确了产教融合深化路径。深入实施“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建设,支持教育部宁夏高等研究院落地,推动教育资源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在合作机制上,将建立常态化对接模式,定期提供产业人才需求数据,联合推动企业与学校开展协同创新。谢海涛表示,宁夏大学的强校发展之路与宁夏的强区战略高度契合,学校将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优化专业布局,成为助推地方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为建设现代化美丽新宁夏贡献高校力量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布2025年通过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专业名单及中期审核专业名单的通知》(教师厅函〔2025〕18号)。我校音乐学、应用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等3个专业通过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有效期六年;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小学教育等3个专业通过师范类专业认证中期审核,继续保持原认证有效期。至此,我校14个师范专业已全部通过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标志着我校师范人才培养体系质量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近年来,学校持续深化师范教育改革,积极探索综合类大学办好师范教育的特色发展路径。以专业认证为抓手,坚持“学校统筹、学院主导、专业主体、全员参与”工作机制,全面贯彻“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认证理念,通过优化顶层设计、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健全质量保障机制等举措,大力推进师范类专业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师范教育质量。未来,学校将全面实施《宁夏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2025—2030年)》,紧扣国家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需求,优化现有师范专业结构,聚焦师范类专业第三级认证,开展对标建设,切实提升我校师范专业核心竞争力,全面推进我校师范类专业高质量发展
30
2025.09
23
2025.09
23
2025.09
08
2025.09
13
2025-10
19
2025-09
06
2025-08
02
2025-08
18
2025-07
11
2025-07
一、人才培养模式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创新构建"一主线、两平台、三层次、四通道"的育人架构(图1),突破西部高校人才培养瓶颈,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突出三大维度:课程建设维度,基于OBE理念重构"基础-专业-创新"三级课程体系,实现知识图谱数字化覆盖;教学实施维度,通过虚实结合创新"三阶递进"实践教学模式,实现"课赛研创"四维能力培养路径,学生学科竞赛获奖率提升40%;质量保障维度,实施"过程+能力"的动态评价机制,差异化培养成效显著,学生升学率提高20%。本专业通过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2020年成为宁夏首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2021年获批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获批宁夏回族自治区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于2021年开始实施“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成效突出,校内外示范引领作用显著。专业建设取得的成果获得自治区高校教学成果特等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使学生专业认同度大幅提升,专业吸引力持续增强,专业转入人数持续增加。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升学率提高到35%,毕业生中近80%在西部就业,就业专业对口率达到72%,职业发展状况良好,用人单位满意度高、社会成就突出,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社会及行业高度认可。二、课程体系改革本专业面向产业需求,突出煤化工特色,构建了“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方向—个性化培养”整个培养过程涵盖特色课程、智能化课程、跨学科课程、前沿课程的课程体系;基...
2025-06-05
2025-04-27
2025-04-11
2024-09-27
19
2025-07
24
2025-06
19
2025-06
11
2025-06